2024-08-02
来源:
7月28-31日,由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晴、助理教授欧阳如一、秘书刘凛君带领的“惜影力”实践队来到吉林省长春市开展“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南强‘职’路——工作世界探访行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行程紧凑、内容充实,以争当光影先锋、“影”领优良学风等主旨,学习影像知识、掌握专业本领,深刻感受“红色影都”的独特魅力,并以影像记录收获体会。
28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了吉林省博物院。该馆收藏有包括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超过两万件珍贵藏品,具有极高的参观价值,让实践队员对吉林的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吉林人民革命斗争馆陈列”馆区,实践队回顾了从二十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时期为人民事业奋斗的先烈们。馆区充分运用陈列展览语言,回顾历史背景、讲述英雄事迹、解析人物情感、传承革命精神,达到“缅怀英烈祭忠魂,抚今追昔思奋进”的展出目的。通过阅览馆区的影像资料、文字资料,实践队员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28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在长春电影博物馆旧址开展了授牌仪式。长春长影旧址博物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就电影创作制作、产业技术人才培养互动、共建“厦门大学电影学院电影党课思政教育基地”达成共识,并举行签约、授牌仪式。长春长影旧址博物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长影旧址博物馆馆长叶子龙,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晴分别代表讲话。同时,双方共同开展本次“惜影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针对电影史研究、胶片修复、电影高新数字技术应用等主题进行交流与实践实训。
随后,实践队参观了长影旧址博物馆和长影洗印车间,赏析了舞台剧演出和沉浸式戏剧。博物馆里详细记录着长影的光辉历史和发展变迁,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累计创作、拍摄、译制各类影片3600多部,向全国输送各类电影人才2000多名……由于有如此坚实的基础而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近年来,长春电影制片厂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贴近时代,持续创作影视精品,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展现新时代风采。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白毛女》《董存瑞》《人到中年》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长影洗印车间展区复原了洗片大厅、印片室、洗片暗室、配光室等工作场所,展现原底冲洗、底片鉴定、样片制作等工艺流程,以电影工业文化遗址的新身份,默默讲述着新中国电影事业发展故事。
29日上午,实践队在长春长影旧址博物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冬的引导下考察中国红色电影修复工艺,参观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电影洗印工业遗址——长影旧址博物馆洗印车间,由此了解、体验胶片电影物理修复技术。长影洗印车间建于1937年,1939年正式投入使用,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洗印车间。该车间的洗片大厅生产线是中国唯一一条对外开放的电影洗印生产线,集中展现了电影胶片从冲洗底片到印制拷贝的生产过程。实践队近距离了解胶片电影洗印生产的技术工艺,学习硝酸、醋酸、涤纶等不同材质胶片进行物理清洁与修复的工艺差别,并在平面倒片台剪接、修复电影胶片。
随后,实践队来到长影旧址博物馆AI视频增强实验室,学习胶片电影数字扫描与数字修复工艺,并与长影数字修复专家进行研讨。修复专家展示达芬奇软件胶片扫描仪的扫描与校准功能,讲解胶片电影数字化扫描与上传流程。实践队近距离学习并扫描胶片电影扫描,同时就“惜影力”影像修复团队“ai+人工”的独家修复工艺与长影修复专家进行研讨学习,收获颇丰。
7月29日下午,在“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实践队在设备一应俱全的摄影棚亲身体验了电影拍摄的过程,深入了解了红色电影背后的创作历程。队员们参与了“戏中戏”的拍摄项目,通过高难度长镜头介绍了剧组中不同的职能岗位,队员们分别扮演不同的剧组职能角色。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观摩学习了老师们对演员、镜头的现场调度和剧组的沟通协作。
接下来,队员们亲手操作了专业的摄影机器,通过镜头“讲故事”,进一步感受到了电影拍摄制作的魅力所在,体验到了剧组工作“讲好一个故事”背后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体验结束,同学们与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探讨。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这次难得的体验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更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月30日上午,实践队来到吉林大学文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交流座谈。张晴介绍了厦门大学电影学院的建院沿革、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情况,指出学院所享有的独特区位优势以及肩负的重要使命。吉林大学文学院团委书记于航介绍了学院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生就业等情况。双方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影视方向上如何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认为今后的影视研究应当重点关注数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影视方向的应用。实践队详细介绍了电影修复方面的成果与经验,展示了“AI+人工”的独家修复流程如何高效、精准地恢复那些因年代久远而受损的影像资料。吉林大学文学院师生分享了电影研究、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
厦门大学电影学院“惜影力”实践队践行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使命,不断力争弘扬革命精神、推动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本次实践不仅学习了先进的电影文化和技术,更接受了生动的爱党爱国教育,深刻体会了红色历史文化的厚重与伟大,大家将把所学所得转化为投身红色电影事业、推动影视产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联系我们 传递文旅声音 吉ICP备19002176号-1 技术 支持:吉林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