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 正文

第二届长春▪东北亚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现场成交额796万!

2019-07-05

来源:

       为期四天的第二届长春▪东北亚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于6月20日-23日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博览会是在首届东北亚文化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增加创意文化元素及休闲旅游文化元素打造的又一届多元文旅产业盛会。

微信图片_20190705085245.jpg

       本届博览会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将创意文化、避暑旅游以体验性、观赏性、实用性多元呈现,进而推进一批创新、示范、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旅重大项目。

       作为长春消夏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届长春▪东北亚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将国际文化、台湾产品、非遗项目、创意产品、旅游景区、旅游商品等多元组合精彩呈现。本届博览会以“文旅融合 全域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文化的多元性、旅游的全域性两大元素,组织包括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全国各地参展企业。本届博览会无论在组织上及层次都有很大提高。

微信图片_20190705085251.jpg

亮点频出

       文化板块有来自台湾的参展企业和文创产品设计师,他们带来了包括无污染的高山茶、手工琉璃制品、柴烧器皿等产品;来自巴西的珠宝、巴基斯坦的手工地毯,还有来自苏州代表江南特色的丝绸、双面刺绣作品;来自景德镇艺术家的陶瓷、宜兴工艺大师的紫砂、云南苗族匠人的蜡染等;还有来自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的工美大师作品包括松花石雕、浪木根雕等;来自吉林省非物质遗产保护协会的非遗传承项目包括传统的中医中药、剪纸、泥塑、皮影、葫芦烙画、满族刺绣、满族旗袍等,来自吉林市的非遗项目展区更是成为众多媒体竞相采访的对象:打牲乌拉贡品、满医满药、满族建筑、三弦、评弹表演等。如果说文化是丰满的是多元的,那么本届博览会旅游板块就是全域的,从净月的人文地理到松花湖的冰雪世界,从房车自驾到集装箱别墅,从户外用品到旅游商品。儿童水上乐园、中泰海洋大世界、草原的蒙古包旅游的全域性得以在展会现场全方位的呈现。

       据统计本次参展商共计613家,其中一带一路国际参展商72家,港澳台参展企业36家,省内参展企业391家,省外参展企业114家。 

微信图片_20190705085254.jpg

宣传给力

       博览会在吉林省首次实现了诗和远方的完美结合。让吉林省的媒体人尽情的嗨了一把。据不完全统计,展会开幕当天就有包括香港商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长春晚报;中国文旅之声、中央广电国际在线、中国新闻网、中国会展网、新浪新闻、腾讯新闻、凤凰网、搜狐、网易、长春信息港、掌上长春、新华社、长春新闻、城市速递、融媒体新闻中心、中国日报网、爱奇艺、腾讯视频、视频媒体、新浪微博等30多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自发报道及跟踪报道,截止6月26日,国内外媒体共刊播290多(篇)条。由此可见博览会宣传效益及后续影响力显著。在营造良好的文旅融合氛围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让春城的百姓足不出户就领略了文旅融合的绝代风华。

微信图片_20190705085258.jpg

成果喜人

       正因为有众多媒体人工作支持、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使得本届文旅博览会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现场成交量可圈可点。房车、集装箱别墅、钢琴等大宗商品都有可喜的订单。平时都是鲜有购买的松花石雕、浪木根雕、苏绣屏风、巴基斯坦手工地毯、名家书画在这届展会上成了抢手货,日本的旅游用品、台湾南投县的茶叶、极具特色的伴手礼、手工艺品更是购买者络绎不绝。

       展会现场成交额796万元人民币,意向成交额达473万元人民币,总计成交1269万元人民币。

       体验、互动、洽谈、对接、合作,良好的文旅互动,使第二届长春▪东北亚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不仅搭建了一个区域性的文旅全方面的交流交易平台,也让不同的文化旅游项目汇聚长春,助推了长春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东北亚文化名城建设,增进了东北亚国家文化交流,为实现吉林省及长春市的文旅融合、全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资讯推荐

联系我们  传递文旅声音  吉ICP备19002176号-1   技术 支持:吉林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