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
来源:长春仁道中医医院
2019年11月20日,长春仁道中医医院邀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卡加曼藏医院院长、副主任藏医师丹巴尖措一行来医院进行学术讲座,并针对心脑血管、胃肠、肝胆、风湿痛风、慢性骨髓炎等方面疾病开展为期3天的诊疗活动。
医者仁心,藏医药大师千里问诊
“人类的疾病都是相通的,一些疾病要通过有效的预防和科学的治疗,才能让我们减轻病痛,达到治愈。从佛教中讲,我们平常要有慈悲心,多修身养性,身心自然会健康,比如胃肠疾病、心脑疾病,它们也会远离我们。”这是藏医上师丹巴尖措在仁道中医医院学术讲座中谈到的。 2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后,丹巴尖措带领助理为排队等候的患者问诊、号脉、开方。据悉,诊疗活动将持续到22日。
丹巴尖措少时与佛医结缘,19岁修道习医,师从旦科大师,深得衣钵真传,数十年钻研藏医药学,对天文历算、藏语文法等传统藏学颇有研究。40多年的行医制药中,丹巴尖措学思践悟,精心搜集整理并研究了民间医治疑难杂症的独特治疗方法,在治疗心脑血管、胃肠、肝胆、慢性骨髓炎、风湿、瘫痪、脉管炎、结核病、神经系统疾病、痛风、类风湿等疾病方面有独到见解。尤其在传统藏药配制方面取得了不俗成就。他曾为藏区和汉地提供多次医疗服务和慈善义举,被当地人誉为“华佗再世”“僧人曼巴”。
此次,丹巴尖措受长春仁道中医医院邀请,从2000多公里外来到长春,他希望把藏医藏药的精髓带到这里来,造福一方。
引入藏医,全力为人民健康服务
藏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藏医药文化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代藏民在与自然和疾病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医药学体系。2006年藏医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春仁道中医医院院长接受采访时表示,“藏医学与我们汉医学略有不同,有其独道之处,尤其在藏药应用方面值得我们借鉴。藏药产地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无污染的生长环境,药效价值非常高,我们引入藏医药切实可行。”
“对医务工作者来说不论是藏医学、蒙医学、苗医学还是汉医学,只要能为患者治好病,就是好医学。中医方面,我们有着多年深厚的临床经验,这次我们把藏医请过来,通过学术交流和现场诊疗学习互补,解决临床上一些疑难症,同时将两方医学精华综合提炼,造福患者,这也是我们仁道医院秉承的理念。”李景宏如是说。
开设试点,共融合弘扬医学文化
据了解,此次丹巴尖措藏医之行,正式开启了长春仁道中医医院与藏医的合作入驻,这也是藏医药首次落户长春的医院试点。
长春仁道中医医院院长李景宏
院长李景宏谈到实现这一设想时满怀期待和愿景,“仁道中医医院为医务工作者和医学者提供平台,我们要把各方面的医学精华保留融合弘扬下去,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们将依托国家大健康背景,大健康产业,努力提高全国民健康素质,发展未病医学,让预防大于治疗,让人类减少或延缓疾病,仁道中医院要作健康的守护员。”
长春仁道中医医院是经长春市卫计委批准的二级、非营利性中医医院,院内设备齐全,人才济济,以院长李景宏教授为代表的核心医疗团队,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三项,科研成果6项,在治疗肿瘤、冠心病、肝病等方面特别突出,应用临床20多年,经过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诊疗疗效好、副作用小、治疗费用低,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仁爱行医、道济天下”,正如长春仁道中医医院秉承的服务理念,此次藏医诊疗入驻必将成为一方百姓的健康福祉。(中国文旅之声 吉江华)
长春仁道中医医院地址:长春市绿园区景阳大路与西环城路交汇西行500米,锦绣溪城29栋。可乘坐地铁2号线A出口出站,或289路公交车。咨询电话:0431-85678120 / 87655120
(本文为原创作品,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文旅之声)
联系我们 传递文旅声音 吉ICP备19002176号-1 技术 支持:吉林地标